带着“心”锦囊,从“心”再出发——期中考后心理调适指南

 

带着“”锦囊

从“”再出发

 
——期中考后心理调适指南

 

  时间如白驹过隙,“嗖”地一下,学期已过半。期中考试结束后、分数公布之前,是考生和家长比较“难熬”的一段时间。无论是平时成绩比较稳定的同学还是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在考试之后都会有一种既害怕、又期待的心理。面对心理上的复杂变化,学生和家长如果懂得一些调适的方法,采取积极有效的疏导策略,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这段特殊时期,迈向下一阶段的新生活。
 
 

01

学生篇

接纳情绪,适度宣泄

  考试之后,同学们会出现多种心理状态,比如失落焦虑、自卑内疚、亢奋放纵等等。首先要明白,这些临时出现的情绪都是正常的。不要因为自己的情绪不佳就苛责自己。要学会接纳这些情绪,给自己一些时间与空间,和这些情绪好好相处。感觉到压抑、烦闷时,不妨约三五好友一起散散步、聊聊天,或者周末时看风景、运动、听音乐等,不善言辞的同学也可以通过写信的方式向自己的朋友、导师倾诉,通常倾诉之后内心会得到放松。总之,要有意识地排解这些不良情绪。当然,我们要用合适的、安全的方法进行宣泄,也欢迎来到心理辅导室,找老师聊一聊。
 

调整认知,合理归因

  每一次考试,总有自己满意的地方,也有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无论考试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既成事实,已经无法避免。与其放弃和逃避,不如直接面对它。要知道,考试成绩不是判断能力的唯一标准,只是检验某一阶段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重要的是能够在考试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为下一次的成功打下基础。如果把考试没有达到预期的原因归结到自己能力不行,那对于以后的考试,还会预期自己将要失败,这不利于我们克服困难,久而久之还会打消学习积极性,产生自卑的情绪。当把考试结果的原因归结于自己的努力程度,就算考试失败了,也会促使我们从自身寻找原因,重新调整自己,为下一次考试做好准备。当然,要想取得成功我们也要关注本次考试的总结,是粗心大意还是不能融会贯通,是基础知识不扎实还是努力方向有问题……有了合理的归因,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02

家长篇

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家长关心成绩是很正常的,难免也会紧张焦虑,但是家长不要过度关注孩子成绩,要注意察觉自己的情绪,不将负面情绪带给孩子。当情绪难以控制时,可以暂时离开,通过转移注意等方式让情绪平稳下来,切忌在情绪爆发时处理问题。
  当遇到周围熟人、亲朋好友过度关心和询问时,父母可以适当为孩子做“挡箭牌”,巧妙挡下来自各方的“关心”,不在众人面前贬低孩子,维护孩子的自尊心,这会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长的理解与呵护。

善用“黄金五问”

 

 

 

第一问

 

 

 

问孩子对这次考试结果,“你对自己的成绩满意吗?”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他自己的事,要自己体会考试的感受。自己承担考试好坏带来的压力和荣誉。

 

 

 

第二问

 

 

 

 如果孩子满意,就接着问,“你打算怎么犒赏自己这一阶段的努力呢?”而不是说我要怎么奖励你。犒赏的是这一阶段自己的努力和进步,而奖励常常是因为结果满意而给的好处,孩子会认为是为家长而学。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第三问

 

 

 

 如果孩子不满意,觉得很难过,很沮丧。接着问,“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改进呢?需要爸爸(妈妈)的帮助吗?”这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给予孩子努力付出的肯定。可以的话,犒赏也不能省。千万不能再加上“早叫你复习,你干嘛去了?”这样的埋怨。

 

 

 

第四问

 

 

 

 无论孩子满意与否,我们都需要进一步提问。“你觉得自己和之前比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呢?”千万不要和同学去比,我们只和自己比,只有和自己比才能产生幸福感,并且能够培养孩子成长性思维。

 

 

 

第五问

 

 

 

“你认为妈妈觉得你可以考多少分?”无论孩子自己对成绩满意与否,我们都可以告诉孩子爸妈对他的真实期许。我们希望他考好,是因为我们相信他能学好。没考到满意的成绩,或许是哪个环节有些许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只要孩子需要家长给与帮助,爸爸妈妈一直在身边,我们一定全力支持。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考试是个点,人生是条线;我们永远有改变和成长的机会。希望所有同学都能够带着“心”锦囊,从“心”再出发!

 

  来源:图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仅供学习,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