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鹿鸣路初中教育集团“LPAST”和真课堂教学改革名师示范暨“和雅”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活动第55期①

 

 

名师示范传匠心

奋楫争先谱新篇

 

——2024年秋学期盐城市鹿鸣路初中教育集团“LPAST”和真课堂教学改革名师示范暨“和雅”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活动第55期①

 

  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推动“LPAST”和真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名师示范引领作用,根据集团党委书记吴加健的总体要求,9月2日-9月14日,集团在西、中、东、北四个校区同步举办主题为“名师示范传匠心,奋楫争先谱新篇”的“LPAST”和真课堂教学改革名师示范暨“和雅”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活动。

 
名师示范课活动安排表
 

 
活动现场
 

语文组

 

 
  张新慧执教《匠心编排,织就时光篇章——编辑制作报纸之方法指导》。整节课教学单元整体意识强,凸显“活动探究单元”的任务特点;学生建构认知实,以学生读报和知识链接的形式明确关于报纸编制的常识;学生成果赞,在活动成果展示环节,学生的才思和水平都令人称赞;评价艺术高,对于学生优点给予肯定表扬,对于不足给予充分的指导。
  课堂依标扣本,依照教材要求和教参提示,将新闻探究单元任务三新闻写作落到实处,带领学生尝试编辑制作报纸,把书本知识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课堂学习任务由浅入深,浏览知其形—读文明特点—合作编报纸,从了解报纸是什么样子到自己尝试去编一份报纸,学习活动始终指向真实问题的解决,学生在互动学习中不断建构知识、形成能力。

张新慧在上课
 
  翟建国执教《如何读诗—<艾青诗选>读中推进》。本堂课整合知识碎片,从古代诗歌入手自然过渡到现代诗歌赏析,让学生回顾总结读诗的方法和技巧,调动碎片化认知,呈现结构化教学样态;关注诗人经历,以时间轴串联起诗人的创作,帮助学生深入准确地理解文本,掌握知人论世的方法;学生活动真实,从自学到互学,有思考有交流,逐步增加难度,提升学生能力。
  课堂导入高屋建瓴,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要求,强调古诗文经典应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明确诗歌教学的方向;课堂状态自然流动,三个学习任务有效推进整本书的阅读,从实践出发,以理论指导,任务和方向明确;讲究课堂细节,对学生随性或碎片化的表述,教师及时作出知识迁移和拓展,提升了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性。

翟建国在上课
 
  许小才执教《雨的四季》。任务群的设计合理流畅,课堂语言温和清新,引导学生循循善诱。带领学生沉浸式地阅读课文优美的文字,既培养了学生的美感,也增强了学生体会作者情思的能力。

许小才在上课
 
  梁军执教《四季美景》单元整理课。课堂坚持大单元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朗读指导方法独特实用,激发了学生的潜能,课堂上学生的表现精彩纷呈。

梁军在上课
 
  陈燕飞执教《“我”的诗意之旅——九上第一单元诗歌创作》。教学情境设置真实,符合学情,围绕教师节系列活动进行诗歌朗诵,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学习任务层层推进,从诗歌形式、内容、内涵等角度指导写作,探寻诗味,完成诗歌创作“有样—有意—有味”的过程。
  真思考:通过对第一单元诗歌的写作方法回顾,让学生概括、提炼出诗歌创作的技巧;真体验:设计评价量表指导学生掌握诗歌创作的角度,将学生的写作和教师的评价有效结合;真情感:对学生作品中的细节描写进行品味感悟,生发出学生对教师个体、教师群体的深挚感情。

陈燕飞在上课
 
  吴蓓执教《飞天凌空》。总体来说很实用有效,教学目标落实非常明确。整节课遵循新课标的理念,以课标为引领,巧用情境创设;以单元整体目标为导向,紧扣新闻的特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来评价学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教学思路清晰,板书简洁优美,教态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吴蓓在上课
 
  陈惠芳执教《九下第一单元之新诗创作》。这节课,能紧扣本单元活动探究的设计理念,依据课程标准的实践性原则,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学习目标和发展需求。首先从学生学的角度,学生很清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所有同学均能主动参与到合作探究学习中,并且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梳理探究出诗歌创作的方法。第二点,从老师教的角度。教者设计的教学环节层层递进,都能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在教学中能因材施教,面向所有学生。并在学生活动的时候能够主动走进学生,对学生进行指导,课堂气氛融洽。

陈惠芳在上课
 
  李艳执教《古代诗歌四首》。以我校开设的“诗词博物馆”为情境创设,邀请同学以资料员、朗读者、鉴赏师、讲解员等不同身份参与到博物馆展会活动,串联《古代诗歌四首》的教学,在活动过程中既让学生掌握了诗歌的基础知识,又达到了理解鉴赏的目的。整节课流程清晰,学生参与度很高。尤其是一些活动中老师更给出小贴士,帮助学生更好地规范课堂表达。

李艳在上课
 
  尚利芳执教《济南的冬天》。结构设计精巧,内容层次分明,课内外有机结合。融阅读、体悟、表达、分析于一体,在美感和哲思之间自然转换,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思辨意识。

尚利芳在上课
 
  彭凌云执教《艾青诗选》。这是一堂精彩的名著导读课。课堂问题的设计匠心独运,教学语言声情并茂,教学方式灵活多变。引导学生在朗诵中感悟,在讨论中明晰,能够触动学生的心灵,为学生找到打开诗歌的钥匙。

彭凌云在上课
 

语文组听评课
 
 

数学组

 

 
  谢射红执教《2.1正数与负数》。本节课能够清晰地向学生传达正负数的概念和规则,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展现出了扎实的数学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教学素养,能够灵活应对课堂上的各种情况,能够关注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体现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老师的教学风格亲切自然,能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中学习。
  本堂数学课展现了一位资深鹿鸣数学人深厚的教学功力和强大的课堂驾驭能力。本节课不仅教会了知识,又养成了习惯提高了能力,朴素的文字、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展现了一堂有数学味的活泼的数学课堂,在这样的课堂里的孩子们是阳光的、有趣的,是快乐的更是幸福的!

谢射红在上课
 
  陆丽萍执教《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本节课教者从展示学生自主建构线段的轴对称性的知识结构框架中引入新课,既复习旧知,又为新知的学习提供了学习方法,根据本节课知识的特点,教者大胆放手,学生自己动手折纸,自主提问题,其他同学解决问题,教师引领、点拨,多次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多方位、多角度的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养,赢得了听课者的高度评价。

陆丽萍在上课
 
  张卫明执教《2.4圆周角(2)》。本堂课通过找圆形模具的圆心,从可折叠的材料变成不可折叠的质地,利用直角三角板引导学生发现圆周角定理的推论。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活动中问题设计精准,注重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有效提升了数学思维。同时,教师注重学科融合,将数学文化渗透于教学中,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文化底蕴。

张卫明在上课
 
  王太广执教《2.4线段的对称性(1)》。以问题为引领,紧扣核心素养,设计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索活动。通过折叠、观察、发现、验证等环节,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索线段的对称性,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探索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证明所发现的结论,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严谨的逻辑思维体系。整节课目标明确,与课程标准紧密结合,教学围绕目标有序展开,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更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

王太广在上课
 
  周咏梅执教《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本节课以图形直观为桥梁,通过回顾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类比图形研究的一般方法,展望曲线的研究内容,从而展开对切线判定方法的探究。课堂上通过一系列变式训练,制定分层目标,采用画一画、小组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不仅能深刻理解概念,掌握解题方法,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思维得到了有效提升。整节课学生参与度高,小组活动中发言积极,充分展现了活动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周咏梅在上课
 
  孔祥为执教《圆周角(2)》。示范课课堂主要内容是两个知识点,孔老师在每一个结论前都能以一个动手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如在半圆中取面积最大的三角形、用三角板找圆心等,体现了课堂活动的真开展、知识生成的真发生,且教学活动时刻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达到目标引领作用。活动过程中,问题设计、结构架设都能以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去进行,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将学校的“LAPST”和真课堂理念在教学实践中落地生根。

孔祥为在上课
 
  宋卓林执教《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设计了新颖、活泼的学生活动,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如:生活中的图片,点、线、角的轴对称性,对等腰三角形已有的认识等,过渡自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宋主任注重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练”,本节课的例题和随堂练习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探索性、层次性,完全符合《新课标》中所描述的有效练习是学生对数学进行有效学习的有力保证;“评”,本节课宋主任采用多元评价方式,不仅有师评,还有生评,自评等,评价有效合理,调动了学生学习情绪,让不同学生都得到发展。

宋卓林在上课
 
  张大中执教《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者从一张被泼了墨水的等腰三角形如何复原,引出课题“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在此基础上多次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课堂上教师多次进行追问,师生能够积极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利用例题强化规律,习题引发学生自主思考,使得学生能自我完善解题思路与步骤,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促进了学生素养的提高。

张大中在上课
 
  陈冠军执教《正数与负数》。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讲练结合,层层递进,由易到难,教学环节层层相扣,把学生逐步引入更高层次,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多次进行数学发展史教育,从古人结绳计数,到现代大数据信息时代,数的发展历程的介绍,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课堂上教师是真引导,学生是真活动。师问生答气氛活跃,老师多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发学生自主思考,经过教师提示,学生能自我完善解题思路与步骤,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

陈冠军在上课
 
  陈岑执教《正数与负数》。教者从生活到数学自然过度,思路清晰,环节紧凑,设计合理,重难点突出;教者教学语言幽默风趣,精炼、通俗易懂,教态自然、大方;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趣味性强,德育渗透润物无声;铺垫充分,引导有方,示范到位;课堂驾驭能力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思索,课堂氛围和谐。

陈岑在上课
 

数学组听评课
 

英语组

 

 
  滕锦昊执教《8上unit3 A day out》。这堂课是一节有效、实用的英语阅读课,教学目标非常明确,教学过程注重引导学生阅读策略的养成。
  在阅读任务的设置中,将各个环节一系列活动串联起来,以问题为导向,设计了有梯度的问题。通过文章大意、结构的处理,针对细节信息快速有效地梳理出一日旅行的行程安排。在Post-reading环节,还通过观看视频,提出问题What are the meanings of travelling补充和构建了学生对于旅行的深层认知,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读前运用丰富的图片激活背景知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读中运用思维导图等梳理语篇;读后用视频和图表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产出。利用可视化的板书将语篇主题、核心信息巧做梳理,让人印象深刻。
  在课堂中教学语言简洁明了,学生回答问题后都能给予针对性的评价,老师善于追问,使得阅读不断深入,文本在课堂活动的开展中的到较为深层次的处理。总体来说,这节课教得高效精彩,学生学得轻松有趣,评得多样有效,充分体现了“和真课堂”基于问题、活动、结构和思维的教学要求,并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入融合,学生获得了积极的学习体验,让学习真发生。

滕锦昊在上课
 
  蔡鑫华执教《8上 Unit3 A day out—Task》。本单元的主题是“a day out”,教师解读分析教材文本和任务,并根据主题进行重组整合,构建了一个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方法的指导。本节课从where,when,how,what四个角度分析了a plan for a day out,细化文章从time,transport,activity,place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多样的写作技巧丰富学生写作的句子,通过分析优秀范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好的作文应该具备的要素。同时,教师还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讨论,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氛围,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目标设置明确。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结构清晰,层层递进。在写作前对学生进行细心指导,同样从when,how,what让学生自己设计a plan for a day out,引导学生开展对自己家乡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对家乡的骄傲与自豪,并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操练,写完后,通过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自己作文的优缺点,有助于他们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此外,教师的评价方式多元化。不仅注重对学生作文内容的评价,还关注学生的写作态度和进步情况。积极的评价语言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对英语写作的热情。

蔡鑫华在上课
 
  李卉执教《My cousin and DIY》。这节课紧扣新课标要求,逻辑清晰且生动有趣。本节课教学环节清晰,按照What is DIY、How to DIY、My DIY story以及对DIY内涵的深层思考,各个教学环节紧密结合,以实际问题、真实情境为引领,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老师设计了多层次的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创设真实的DIY。学生自己的DIY故事分享既让学生体会DIY之趣,同时更真切地体会文本中Andrew的得与失;基于文本阅读,教师引导学生批判性地分析Andrew的优缺点,引导学生做人做事,培养其批判思维。李卉善用各种问题、图表、时间轴,帮助学生梳理文本信息,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文本内容,切实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意识。

李卉在上课
 
  李蕴智执教《七上 Unit 1 This is me! Reading 1》。首先,面对刚上新初一的学生,李蕴智非常注意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上课的规范。在刚上课时,她问学生们,准备好英语书了吗?准备好笔了吗?准备好自己的姓名立牌了吗?Are you ready? 而在上课的过程中,李蕴智也着重注意对英语指令的解释,这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容易忽视的,学生们刚上初一,还不能够完全适应全英文教学,深化学生们对于英文指令的理解非常重要。李蕴智在学习中让学生们画出文章中的答案“If you find the answer, please underline the answer”这时候,她会去询问并解释underline的意思。第三点,李蕴智非常注意培养学生们记笔记的习惯。在讲解学生关于爱好的表述当中,李蕴智特别要求学生们一定要记好笔记,并且当他们完成之后,举起他们的双手向老师示意。
  最后,李蕴智的整节课逻辑清晰,注重整体,紧扣自我介绍的主题,聚焦自我介绍下个人的年龄、外貌、爱好、性格特征细节,鼓励学生不停进行操练,加深学生对于句型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最后。李蕴智问到底什么是我们选择朋友的决定项,更是升华了本节课的主题。

李蕴智在上课
 
  丁小燕执教《9A unit1 Integrated skills》。这堂关于“属相与性格”的课程,以其独特的创意和深邃的教学设计,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丁老师不仅传授了知识,更引导学生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与探索。
  首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清晰明确,旨在通过探讨属相与性格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并尊重传统文化,同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态度。从Calendar导入,引出lunar(农历)与solar(公历)的区别,通过属相这一文化符号,迅速拉近了学生与课堂内容的距离;
  其次,教学内容的组织逻辑严密,层次分明。从属相的基本概念出发,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属相与性格的关系,再通过对比中西方的星象学说,拓宽了学生的视野。特别是引入科普性视频,结合听力材料,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出结论:属相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性格,仅为娱乐之用。这一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有效地传递了科学精神。
  再者,老师运用了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传统教学策略,并巧妙结合信息技术手段,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师生互动频繁,氛围融洽。

丁小燕在上课
 
  马春红执教《9上Unit1 Integrated skills》。这节课深度运用了新课标的理念,以animal signs主题立意为引领,听力文本语篇为依托蒂领学生深入研读语篇,挖掘文化价值。教师设计了合理适用的教学活动,由浅入深对材料进行深层次的挖掘。
  在听前环节围绕主题中的animal signs关键词。激活学生背景知识,激发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把握文本主题,预测文本大意。听中环节利用了多种工具,完成听力信息的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紧扣中西方文化对比的主线,建构了结构化的知识。听后环节建构了语用情境,通过对话活动去帮助学生内化和运用结构化知识,结尾照应了开篇页,启发学生思考what decides your characters,践行了学科育人的目标。

马春红在上课
 
  孙玉洁执教《7A Unit1 Reading2》。这节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科学地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能够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效果很好。课前准备充分,讲解详细,方法新颖,板书很优美。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丰富多彩,训练方式多样,在活动中突破难点,在活动中发展能力,学生的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注重学生听、说、看、读、写等多方面的技能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不失时机地精心制造教学亮点,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孙玉洁在上课
 
  彭碧云执教《unit3 Task》。这节课立足点高,目标把握明确,整堂课重在文本,然而又不局限于文本,而是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合理开发和生成课堂资源,让学生的学习在把握文本的基础上,有效地扩展开。学生有效地从“学英语”水到渠成地转变成“用英语”,切实让学生“活”用英语,用“活”英语。
  课堂上,老师节奏控制得当,紧紧抓住学生地注意力。整节课教学内容充实,学生学习既紧张明快又轻松活泼。学生不是被“逼”着学,被“牵引”着学,而是学生切实想学,想表达,整节课学生积极性很高,学习很有热情。

彭碧云在上课
 
  李杰执教《Unit 1 Know yourself Integrated skills》。这节课巧妙地运用语言描述及提问等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景动情,使其受到感染,并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学生的活动充分,参与面广,积极性高,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师生全面互动的教学模式生动地诠释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这节课最精彩之处在于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激活学生思维。教师善于点拨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推动学生进入了积极思维的状态,为本节课的精彩教学作了充分的准备。
  李杰教学有个性,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在教学设计上有新的突破,课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本节课李老师让学生多了一分灵动,让学习更为主动;多了一分活泼,让教学充满活力;更多了一分趣味和尊重,营造了身心解放、思维开放、个性奔放的教学场景建构起一种互动、体验、快乐的多元课堂。

李杰在上课
 

英语组听评课
 

物理组

 

 

  宗炜斌执教《声音是什么(2)》。这节课能够创设丰富的情境和氛围让学生去经历、体验、领悟,在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动机、学习态度和责任、合作交流能力都得到了发展;整节课关注细节,注重实效,老师通过多个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声音是一种波,并由百米赛跑时间的计算过渡到声波的反射、人耳的灵敏度以及回声,在用好、用活、用实教材方面既基于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能根据实际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体现了以生为本,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观念。

宗炜斌在上课
 
  曹艳执教《滑轮》。这节课能够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学校刚刚举行了隆重的升国旗仪式,旗杆顶端用到了滑轮的装置,从而激发学生研究身边物理的热情。教学过程环节设计巧妙,师生、生生活动充分,处处体现了学生为中心。曹老师的课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考虑了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在教学中,注重根据学生的基础,去挖掘他们原有的知识资源,能够使学生在认知领域中学会用物理思维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曹艳在上课
 
  徐志成执教《声音是什么》。本节课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声音的产生、传播的实践体验中来。通过学生的动手、动眼、动脑、动口体验声音是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让学生在师生共建的科学氛围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同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同时教者关注细节注重实效,拓展教学资源,不唯教材而教学,大胆对教材进行深加工、再创造,增加了学生活动的参与性。

徐志成在上课
 
 
  王春霖执教《声音是什么(1)》。这节课定位于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索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再进而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动手、动眼、动口,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器材的选取也贴近生活:一张纸、一个笔套、一个衣服架……这些东西看起来简简单单却能让学生构建起声现象的基本认知;学生高涨的探究欲望贯穿整个课堂,且在尽情探究之后能有所思有所记有所用,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王春霖在上课
 

 
物理组听评课
 

 

  温柔而坚毅,应是教师始终不忘的教育初心;坚定而稳健,应是教师日复一日的教育实践。名师引领教师不忘“和雅”内涵,名师推动“LPAST”课堂教学改革。让我们在名师的示范引领下,奋楫笃行、踔厉奋发,为卓越鹿鸣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