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名家经典,共建书香鹿鸣——盐城市鹿鸣路初级中学新教师暑假读书心得体会分享(1)

 

品读名家经典,共建书香鹿鸣

——盐城市鹿鸣路初级中学

新教师暑假读书心得体会
分享(1)
 

 

  好书如画,阅读如歌;浸润书香,向美而生。为进一步落实我校“用关心去教,为成长而学”的办学理念,促进教师提升学科素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打造学习型教师群体,盐城市鹿鸣路初级中学组织教师开展以“品读名家经典,共建书香鹿鸣”为主题的暑假阅读活动。本期推送的是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物理组、化学组、政治组以及历史组新教师们的读书心得。

 

 NO.01 

 
 

书籍推荐

 

《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莫提默·J·艾德勒

 

 

读者随感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语文组 陈雨曼老师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莫提默·J·艾德勒与查尔斯·范多伦合著的一本关于阅读方法的经典著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阅读这本书让我对阅读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也激发了我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的强烈愿望。
书中提出的四种阅读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为我们揭示了阅读的不同深度与广度。这些层次不仅是对阅读过程的细致划分,更是对阅读目的的明确指导。尤其是对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的探讨,对我的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启发。
在基础阅读方面,我深感其重要性。基础阅读是学生们进入知识世界的起点,掌握字词的发音、意义,以及基本的语法规则,都是必要的。然而,艾德勒的书让我意识到,仅仅停留在基础阅读是不够的。学生们往往在基础阅读上投入了大量时间,但如果不提升到更高的阅读层次,他们的阅读能力将会受到限制。因此,如何让学生在掌握基础阅读的同时,逐步迈向更高层次,是我今后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的。
检视阅读是另一个让我反思教学策略的方面。艾德勒建议在短时间内快速浏览一本书,以便了解其大致内容和结构。这种阅读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既是节省时间的技巧,也是应对考试的利器。许多学生在面对大量阅读材料时往往感到困惑,不知如何下手。通过检视阅读,他们可以迅速抓住书籍的核心内容,形成初步印象,这无疑有助于他们更有效地管理学习时间。在教学中,我可以通过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摘要、目录、前言等方式,帮助他们掌握检视阅读的技巧。
分析阅读作为书中的第三个层次,强调了深度理解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艾德勒提出了细致的步骤来引导读者分析一本书,从识别书的种类和主题,到理解书的结构和论点,再到评估作者的观点。这让我意识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仅是让他们理解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学会提问,挑战作者的观点。在课堂上,我可以通过组织讨论、写读后感等方式,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他们所读的文本,从而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主题阅读,作为最高层次的阅读方式,要求读者对同一主题的多本书进行比较、对照。这种阅读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化对某一主题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综合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比如,在讲解某个文学主题时,我可以要求学生阅读多篇相关的文章或书籍,并通过比较这些作品,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这种方法不仅能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还能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的来说,《如何阅读一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阅读框架,帮助我在教学中更好地指导学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不仅要教学生如何理解字词和句子,还要引导他们学会思考、分析,最终形成独立的见解。阅读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通向智慧的途径。通过在教学中融入这本书中的阅读方法,我希望能够培养学生们成为更为出色的阅读者,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终身。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NO.02 

 
 

书籍推荐

 

《数学素养与数学项目学习》作者:徐斌艳等

 

 

读者随感

 

《数学素养与数学项目学习》读后感

数学组 王心悦老师

 
在阅读了《数学素养与数学项目化学习》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数学不仅是一系列抽象的公式和定理,更是一件解决问题的工具,一种思考世界的方式。数学素养的培养,对于个人的思维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数学素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它包括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运算的能力、逻辑推理的技巧,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现代社会,无论是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还是日常生活决策,数学素养都是必不可少的。
数学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学习和应用数学。这种方法有几个显著的优点:
1.增强实践性:通过解决具体的项目问题,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
2.提高兴趣:项目化学习往往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相关,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探索数学。
3.培养创新能力:在解决项目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创造性思维,寻找新的解决方案,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4.锻炼团队协作:项目化学习通常需要团队合作,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交流思想、协调工作,这对于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非常有益。
5.促进深度学习: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项目化学习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不满足于表面的理解,而是追求对知识的深层次掌握。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项目式学习存在以下优势:(1)有助学生构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项目式学习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项目式学习中,学习不是被动的习得知识,而是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设置一定情境及问题作为学生的驱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在真实情境中充分认识知识与生活、与学生个体的关系,增进对知识的认同感。(2)有助于学生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进行分工合作学习,同时交织着师生之间的伙伴关系,促进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团队意识。在平等、民主、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中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促进自身的社会性发展。(3)有助学生重建良好的自我经验。项目式学习强调将教学重心从教师的教转换到学生的学,恢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的价值不仅是概念和原理等知识性经验,以及在行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包括社会道德态度的形成。在社会性问题中,学生增进对社会的理解,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项目式学习通过项目活动的参与体验和反思,能够促进学生不断重建和丰富自己的内部经验。但是要想落地还面临重重困难,于我个人而言:首先,缺少试错的勇气。主观上我是不愿意拿学生试错,因为项目式学习短期内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会直接影响他人对我个人的教学评价。其次,我还担心学生自己研究某个问题时不深入,或者频繁出错,需要“耗费”教学时间去复盘、纠偏。再次,实施项目式教学的能力不足。项目式学习的顺利开展需要教师合理设计项目,而我一直习惯拿着教材授课,实施项目式学习对我来说就比较困难。最后,我还担心让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会影响教学进度,这归根结底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
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项目式学习与考试成绩不是对立的。很多人认为书面测试才是考试,只将目光聚焦到那张卷子上,这是不对的。很多时候,基础教育阶段的考试往往只能考查学生对于事实的简单记忆。按照布鲁姆的认知目标分类,这些属于低层级的认知突破,通过机械练习就能够熟练掌握,而项目式学习培养的是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等高层次的能力。
总之,数学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数学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和实践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丰富、更具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同时,我们也应该不断反思和改进,以确保项目化学习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数学素养与数学项目学习》读后感

数学组 徐福尧老师

 
在阅读了徐斌艳教授所著的《数学素养与数学项目学习》一书后,我深感其对于数学教育领域的深刻洞察力与独到的见解,不仅拓宽了我对数学素养的理解边界,更为我如何在项目学习中有效融入数学素养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一、核心内容与观点的理解
本书的核心在于探讨数学素养的内涵、构建途径,以及如何通过数学项目学习这一创新教学模式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徐斌艳教授强调,数学素养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能力、一种态度、一种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它要求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书中通过丰富的案例和理论分析,详细阐述了如何在项目学习中设计具有挑战性、真实性的任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提升数学素养。
二、个人理解与感悟
结合自己的数学素养和项目学习经验,我深刻体会到书中观点的现实意义。在过往的项目学习中,我往往更侧重于技术层面的操作,而忽视了数学素养的培养。而《数学素养与数学项目学习》让我意识到,数学素养的提升应当贯穿于项目学习的始终,从项目选题、方案设计到实施、反思,都应融入数学思考的元素。这不仅有助于提升项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书中详细介绍了数学项目学习的实施过程,这让我对这一教学方法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数学项目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如团队合作、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等。徐教授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实例,展示了如何将项目学习与数学知识有效结合,使得教学更加贴近实际,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徐斌艳教授在书中巧妙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对数学素养理论的深刻剖析,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呈现了数学项目学习的实施效果。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使书中的观点更加可信,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书中的方法和策略,对于我个人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操作有着极大的指导作用。
在《数学素养与数学项目学习》中,徐斌艳教授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教学策略。特别是在项目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她强调了情境创设的重要性。通过将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相结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这样的策略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还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授对于如何设计和实施这些项目,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和建议,这为我在教学实践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徐教授在书中还讨论了教师在数学项目学习中的角色转变。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在项目学习中,教师更多地扮演了引导者和协作者的角色。这种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具备更多的耐心、灵活性和创造力。书中的案例和经验分享,让我认识到,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这对我作为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种启发和挑战。
书中提到的数学素养不仅包括传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涉及到信息处理、批判性思维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这种全面的素养培养,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仅仅停留在解题层面,而是通过多角度的学习方式,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徐教授的观点让我认识到,数学教育应当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考试成绩的提高。
三、启发与影响
本书对我的启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新认识了数学素养的重要性,二是掌握了如何在项目学习中有效培养数学素养的方法。我开始尝试在自己的教学和项目实践中,注重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审视问题、分析问题,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我也更加注重项目设计的创新性和挑战性,力求让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
尽管《数学素养与数学项目学习》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也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例如,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有效地实施项目学习,如何解决学生在项目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等。徐斌艳教授在书中也提供了一些对策和建议,如合理规划项目的时间和内容,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等。这些实用的建议为我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难题提供了参考和解决方案。
在《数学素养与数学项目学习》中,徐斌艳教授还探讨了数学素养与未来社会的密切关系。她指出,随着科技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数学不仅仅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更是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工具。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不仅有助于他们在学术领域的成功,也对他们在未来社会中的职业发展、生活能力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书中的这一观点,让我认识到数学教育的社会价值和长远意义,激励我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徐斌艳教授在书中也讨论了数学项目学习中的评估问题。传统的数学评估往往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项目学习则要求评估更加全面,包括学生的过程表现、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等。教授提出了多种评估方法,如自评、互评、教师评估等,这些方法能够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书中的评估策略为我在教学中设计更有效的评价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帮助我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
书中还强调了学校与家庭在学生数学素养培养中的合作关系。徐斌艳教授认为,家庭教育在数学素养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的支持和参与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实践环境。书中提供了一些建议,比如怎样与家长沟通,如何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等,这些建议对我来说非常实用,有助于加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例如,我意识到自己在项目设计中有时过于注重内容的深度,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感和实践机会。徐斌艳教授的经验分享让我了解到,设计项目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实际能力以及项目的可操作性。
四、书籍优缺点评价及改进建议
优点方面,本书内容详实、案例丰富,既有理论深度又不失实践指导性,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同时,作者对于数学素养的解读全面而深刻,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考框架。
然而,任何书籍都难以做到尽善尽美。在我看来,本书在某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例如,可以增加更多跨学科融合的数学项目案例,展示数学如何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同时,也可以探讨如何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水平的学生中推广数学项目学习,提供更加具体、可操作的策略和建议。
徐斌艳教授的《数学素养与数学项目学习》不仅是对当前数学教育的总结,更是一种对未来教育的展望。书中提到的数学素养培养和项目学习方法,预示着未来数学教育的发展方向。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教育领域的挑战,培养出更加全面、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这种对未来教育的展望让我充满了希望,也激励着我不断探索和优化自己的教学实践。
《数学素养与数学项目学习》是一本具有深度和广度的教育著作,徐斌艳教授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了对数学素养及项目学习的全面解读。这本书不仅丰富了我的数学教育知识,也激发了我对教学改革的思考。徐教授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同时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学生,阅读和学习这本书都将带来深远的启发和影响。不仅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也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对于希望在数学教学中取得更好效果的教育工作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佳作。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数学素养与数学项目学习》读后感

数学组 韦星老师

 
《数学素养与数学项目学习》是一本由华东师范大学徐斌艳教授所著的专著,‌该书深入探讨了数学素养的培养和数学项目学习的方法。‌徐斌艳教授在书中全面而深入地剖析了数学素养的内涵,‌指出数学素养不仅包括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还涵盖了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她强调,‌数学素养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书中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出发,‌系统阐述了数学素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数学项目学习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徐斌艳教授详细介绍了数学项目学习的理念、‌方法和实践案例,‌认为数学项目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培养其独立思考、‌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通过探究、‌发现、‌实践等方式,‌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和价值,‌从而提高其数学素养。‌
书中还列举了大量生动的数学项目学习案例,‌展示了数学项目学习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通过这些案例,‌读者可以深刻感受到数学项目学习对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能够借鉴其中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自己的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此外,‌徐斌艳教授还对数学项目学习的实施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指导,‌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技巧,‌有助于教师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数学项目学习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数学素养与数学项目学习》‌是一本极具价值的教育专著,‌它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关于如何通过数学项目学习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具体方法和策略,‌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数学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素养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在实践中运用数学项目学习的方法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NO.03 

 
 

书籍推荐

 

《英语教学中的语篇分析》作者:朱晓燕

 

 

读者随感

 

读《英语教学中的语篇分析》有感

英语组 陈子薇老师

 
本书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第一,感知语篇特点。这本书选择现行中学英语教材中的多个语篇作为语篇分析样例和语篇分析联系材料,引导读者从不同角度了解语篇。第二,分析语篇内容。本书根据高中新课标和义务教育新课标中有关语篇的理念和相关理论,从基于语篇的英语教学的角度,呈现、对比若干容易混淆的语篇教学观念,提供语篇分析框架,并对所选语篇进行分析。第三,设计语篇教学。面对我们一线教师提出的课文语篇设计上的困惑,本书提供了多个课文语篇分析和教学设计课例。
在深入研读每个章节后,我深感语篇分析对于初中英语教学的革新意义和显著的教学价值。朱晓燕教授作为外语教育领域的权威专家,以其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为我们揭示了语篇分析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首先,朱晓燕教授指出,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过分关注词汇和语法点的现象,而对语篇整体结构、逻辑连贯性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缺乏深度挖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提升。通过引入语篇分析策略,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从全局视角理解文本,掌握篇章组织方式以及作者意图,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境感知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在具体应用方面,朱教授提倡将语篇分析融入到阅读教学的不同阶段:在读前预习阶段,可以借助预测和问题引导激活学生已有的语言知识和世界知识;在读中理解阶段,通过识别主题句、理清段落间的衔接手段以及推断隐含信息等方法来剖析语篇;而在读后反思阶段,则可通过复述、讨论或写作等方式,让学生重构和内化所学内容,加深对语篇深层次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以朱晓燕教授倡导的教学实例来看,她强调利用诸如结构图、思维导图等可视化工具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使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易懂的图形表示,这对于初中生而言尤为适宜,有助于他们克服传统阅读教学中遇到的难题,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
如果说木匠的工作对象主要是木材,那么英语教师的工作对象主要是语篇,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样的语篇适合作为英语教学的材料。在实际教学中,对于接触到的各种语篇,我逐渐有意识感知其特点,分析其内容,理解其作者的意图。开始更深入理解语篇的基本信息,并以此为抓手,分析哪些信息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开始关注语篇体裁、结构、衔接手段与作者写作意图的关联,分析并总结不同语篇结构特点,如何利用其更好的理解文本内容;开始分析试卷中语篇分析和出题思维的关系,寻找契合点突破解题思路;重要的是,开始构思体现what、how、why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如何通过理解记忆、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的有层次、有梯度的教学活动来实现真正对语篇的解读,同时达到对学生不同思维的训练。语篇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教学设计是语篇分析得以发挥效能的关键。在我看来,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对文本进行有效的分析真的非常重要。对于语篇的理解与分析越到位,教与学更有指向性,学与用更有针对性。
朱晓燕教授的研究不仅充实了初中英语教学理论体系,更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通过对语篇分析的科学运用,我们能够培养学生的高层次阅读技能,促进他们在真实语境中准确理解和得体运用英语,进而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在未来教学实践中,广大英语教师应当积极采纳并不断创新语篇分析的教学策略,以此推动我国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质量迈向新的台阶。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语篇分析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读《英语教学中的语篇分析》有感

英语组 卜晓君老师

 
读了朱晓燕教授的《英语教学中的语篇分析》后,我深深感受到语篇分析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初中阶段。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学方法,也让我意识到,过去在设计教案和进行课堂教学时,有一些关键点可能被忽略了,而这些正是提升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核心。
在我们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把重点放在了词汇和语法的传授上。教案中大部分时间用于讲解单词的意思、语法结构,或者让学生做一些机械性的练习。然而,语篇分析这一部分往往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朱教授提到,语篇分析并不仅仅是一个教学环节,它其实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指导思想。比如,当我们在设计一个单元的教学计划时,语篇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在逻辑和主题思想,这样在课堂上,我们就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信息提取上。
在书中,朱教授还谈到了教师在进行语篇分析时,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有些教师在教案中简单地列出课文的主题,却没有深入挖掘课文背后的深层次含义。这一点让我感触很深。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有时也会因为时间紧张或者任务繁多,而忽略了对课文的深度分析。虽然这样可以让课堂看起来很充实,但实际上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朱教授的提醒让我意识到,在语篇分析中,不仅要关注课文的内容,更要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和“怎么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文章的精髓,并在实际交流中灵活运用。
此外,朱教授还提到,教师在进行语篇分析时,往往会因为自身语篇知识的不足而感到力不从心,甚至出现误判。这一点也让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实践。确实,语篇分析是一项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的技能。我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掌握所有的语篇知识,但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作为初中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多参加专业培训,积极学习最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同时,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运用语篇分析的方法,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
朱教授的书还让我认识到,语篇分析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而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无论是在课前备课,还是在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中,语篇分析都应该占据重要的位置。在备课时,我们可以通过语篇分析来设计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语篇分析,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课后反思时,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进一步调整教学方法。
总的来说,朱晓燕教授的《英语教学中的语篇分析》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这本书不仅帮助我认识到语篇分析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也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语篇分析的运用,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努力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让他们在语言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英语教学中的语篇分析》读后感

英语组 李橙梓老师

 
暑假里,精读完这本书,并把核心要点凝练成四张纸,方便再读时使用。该书是核心素养下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系列丛书之一,由朱晓燕教授编著。对于“什么是语篇?”“什么是基于语篇的教学?”“如何在课堂上落实英语语篇教学?”等问题书中都给出了答案。本书以新课标为依托,在语篇分析框架(What-Why-How)三要素的指引下,引导读者感知语篇特点,学会分析语篇内容,成功设计语篇教学。
本书脉络清晰,章节相互紧扣,第一章详细系统介绍了语篇和语篇分析框架,接下来的三个章节分别按照宏观到微观的角度对“What-Why-How”三要素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提供具体的指导路径,并结合现行教材中的语篇作为例证,帮助英语教师逐渐建立系统的语篇分析分析框架,提升语篇分析能力。第五章通过引用分析优秀课例和教学设计文本,提供了四种不同语篇类型的课例,为教师运用框架进行语篇教学设计提供了切实可见的思路。
一、针对性强。本书出版于2023年9月,紧跟新课标脚步,针砭时弊,指出当前一线教师存在的语篇教学设计缺失、语篇知识积累有限、教学碎片化等问题,通过语篇分析框架提供全面具体的指引。在读书前,我即使对语篇分析有所了解,但是知识是属于一种零碎的状态,它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像粘合剂把散碎知识整合成系统的分析体系,令人豁然开朗。
二、实用性强。完整语篇分析是优秀教学设计的前提,优秀的教学设计是实现语篇教学的推手。书中的语篇知识和课例展示能够切实给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面对新教材教学模式多元化的英语教师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三、理解性强。书中针对一些抽象的概念或者易混淆点,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解读,使概念清晰易懂。如在区分主题意义和主题语境时“主题语境如同列车轨道,主题意义也是列车到达的终点站”,令人印象深刻。
总之,好书值得一读!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英语教学中的语篇分析》读后感

英语组 董媛媛老师

 
《英语教学中的语篇分析》一书,犹如一座灯塔,在浩瀚的教学海洋中为我指明了方向,使我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征途上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朱晓燕老师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深厚的学术造诣以及多年教学一线的实践经验,为我们揭开了语篇分析这一神秘面纱,让原本抽象晦涩的概念变得生动而具体,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教学视野。
书中的“what-why-how”语篇分析框架,不仅为我搭建起了一座理解语篇的桥梁,更引领我深入思考英语教学的本质与目的。它让我明白,语篇不仅仅是词汇和语法的堆砌,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承载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态度。通过语篇分析,我们能够引导学生穿透语言的表面,触及文本的深层含义,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远胜于单纯的语法讲解和词汇记忆,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
尤为令我振奋的是,书中那些精心挑选的教学设计实例,如同璀璨星辰,点缀在我教学探索的夜空中。这些实例不仅展示了语篇分析在不同文体(如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等)中的具体应用,还巧妙地融入了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如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使课堂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光彩。我深受启发,开始尝试将这些创新方法融入我的日常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和自我反思,让英语学习成为一种充满乐趣和挑战的旅程。
这本书还促使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我开始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努力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我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课外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这些转变不仅提高了他们成绩学生,更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英语教学中的语篇分析》不仅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教学指南,更是我教育生涯中的一次重要启迪。它让我认识到,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引路人。在未来的教学道路上,我将继续秉承书中的理念和方法,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努力成为学生英语学习道路上最坚实的后盾和最亲密的伙伴。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NO.04 

 
 

书籍推荐

 

《初中物理课例式解读》作者:李春密

 

 

读者随感

 

《初中物理课例式解读》读书心得

物理组 付莹莹老师

 

阅读李春密教授的《初中物理课例式解读》一书,对我们正确把握初中物理课标新理念,提升教师新课标实践转化力,关注学科本质等方面都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学习。它不仅使我们了解到新课标的最新发展动态,还为我们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通过这本书,我们了解到,新课标提出了“物理课程应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但在这一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学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却是值得每一位初中教师认真思考和探索的。虽然目前关于新课标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但相信通过这本书的阅读,一定会对新课标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一个基本认识。
一、从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看
新课标的教学内容要求从不同角度来体现,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以往“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的做法,要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二、从新课标各章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看
新课标的核心内容是物理观念,它包括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对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情感,以及对物理学习方法与能力的基本要求。所以,初中物理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与情感。同时要加强实验教学和研究性学习。初中物理教学应重视知识与技能,更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新课标对各章节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和阐述。
三、从课程与教学的关系看
课程是实施教学的基本单位,而教学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许多教师都明白,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又难以做到。究其原因,除了课程标准本身存在一些问题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没有处理好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要想真正做到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教师就必须正确处理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在新课标中,新增加了一条关于“理解物理与生活”的要求,这一要求将使课程与教学更加协调。
四、从物理课程标准与初中教学的关系看
新课标对“物理教学要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有了新的认识。
从“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可以看出,新课标在教学内容上强调了学生动手实验和做科学小实验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学方法上,新课标也强调了理论联系实际和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验、参观实验室、查找资料等方式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从学科特点和教师特点看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从观察、实验开始,然后由观察、实验到理论推导和科学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一个认识过程。物理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系统性和抽象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孤立地去学习某些物理知识,而应该把它看作是一个整体去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直观教具和生动活泼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并运用实验、讨论等方法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思维方法。所以,物理教师不仅要精通物理知识,而且还要掌握教育教学技巧和组织管理能力。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初中物理课例式解读》读后感

物理组 刘慎敏老师

 
在阅读了李春密教授主编的《初中物理课例式解读》一书后,我深感其对物理教育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这本书不仅为我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案例,更引领我深入理解了初中物理新课标的精神内核。
首先,我被书中详尽的课例解析深深吸引。李春密教授作为义务教育物理课标修订组的核心成员,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在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通过近150个具体课例的深入剖析,他将复杂的物理概念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场景,让原本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和接受。这种课例式解读的方式,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更为我们展示了如何将新课标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其次,我深刻感受到书中对新课标精神的准确传达。李春密教授在解读过程中,始终强调物理教学的育人功能,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他指出,物理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通过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价值观。这种以核心素养为主线的教学理念,不仅符合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为我们的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
在阅读过程中,我特别关注到书中对物理实验和探究教学的重视。李春密教授反复强调,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他通过大量实验课例的展示,让我深刻认识到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他也提醒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物理学习中获得成长和发展。
此外,书中还包含了许多关于课程评价和教学反思的内容。李春密教授提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他鼓励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要关注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这种全面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他们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总之,《李春密初中物理课例式解读》是一本极具价值的教学参考书。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案例和实用的教学策略,更引领我们深入理解了初中物理新课标的精神内核。我相信,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会继续学习和借鉴书中的理念和方法,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NO.05 

 
 

书籍推荐

 

《怀疑的化学家》作者:波义耳

 

 

读者随感

 

《怀疑的化学家》读后感

化学组 董馨老师

 
化学为了完成其光荣而又庄严的使命,必须抛弃古代传统的思辨方法,而像物理学那样立足于严密的实验基础之上——波义尔
 
化学史家都把1661年作为近代化学的开始年代,因为这一年有一本对化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著作出版问世,这本书就是《怀疑的化学家》,作者的名字我们耳熟能详——罗伯特·波义尔,从物理书上也能看到这位科学家的名字即“波义尔定律”,在定量定温下,理想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压强成反比。不过在化学书上,却可能会觉得拉瓦锡很聪明而波义尔很愚蠢,我们认识一位科学家不能脱离所在的时代。他是17世纪著名神学家、炼金术士、哲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在普通人眼中,神学与科学似乎是对立的,但理解波义尔的思想要放在时代的背景下,17世纪的英国属于基督教的社会,波义尔一生都试图以神学为中介,在自然哲学与神学之间建立起桥梁,以期在基督教神学唯意志论的世界图景上建立起有坚实基础的真正的自然哲学。

 
《怀疑的化学家》是一本在当时的历史时期下作者阐明自己学术观点的论著,以现代科学的眼光审视这本书中的观点,无疑是十分荒谬的,此书以对话的形式表现出波义尔对于化学科学的观点,可以窥见当时人们对于化学或炼金术的一些观点,在17世纪科学的发展是十分有限的,人们对自然科学的看法如同眼前蒙着黑布,只能不断的摸索前行。
全书分为六部分,以对话的形式进行,超长的语句有很多,更兼之距今年代久远,涉及到很多当时的科学观点,可读性并不高,但是却能感受到,波义尔对当时亚里士多德学派的元素、理论及要素学说的基于实验的清晰的锐利的质疑与批判,常常是埃留提利乌斯(三元素说与四元素说)说一句,卡尼阿德斯(波义尔代言人)能说十几页。虽然波义尔本人是一个炼金术士,他所做的化学实验与炼金术是纠缠在一起的,但他将严密的实验引入了化学之中,波义尔所得到的结论,都是依据实验现象推断得出的,在学生初识化学的第一本教材,九年级上册的第一章强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就始于波义尔。波义尔认为,实验和观察才是形成科学思想的基础,化学必须靠实验来确定自己的基本规律,他反复强调,化学为了完成其光荣而又庄严的使命,必须抛弃古代传统的思辨方法,而像物理学那样立足于严密的实验基础之上,波义耳的思想曾经影响了牛顿、笛卡尔、拉瓦锡等科学大师。
波义尔在此书中提出了解释论证了自己的物质理论——微粒哲学,这种哲学的核心内容是:一切物体乃由同一粒子凝结而成,这种粒子由上帝创造,他们是实心的,有大小和形状,本身没有运动能力,但上帝在造物时已将它们置于运动之中,这种粒子可以通过不断的凝结,形成更复杂的微粒或者物体。现在看来是不够科学的,但在300多年前无疑是领先于时代的。

 
读了此书之后,我想到我们现在通过数小时就可以让一个十几岁孩子掌握的知识,却是经历了数百年、数代人的艰苦的实验,反复的论证才得到。这不是因为今人比古人更加聪明,而是我们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正是无数科学的巨人建立起这样科学的大厦,才能够让我们清晰准确的认识这个世界,了解世界运转的规律,他们踏破黑暗,开辟出了光明之路,今天我们才有康庄之行,虽然错误的知识已经被时代所抛弃,但探究的过程是不朽的,其中历史的价值、科学精神、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NO.06

 
 

书籍推荐

 

《习近平用典》作者:人民日报评论部

 

 

读者随感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人心

——《习近平用典》读书感悟

政治组 唐帅老师

 
暑期,根据学校统一部署,我学习了《习近平用典》这本书,以期在专业学习上有所精进。这本书系统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过程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的营养,对一线初中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有很大启发。
一、提升自身素养,坚定理想信念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站稳思政课堂,为学生系好人生第一颗扣子,思政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持续提升自身素养。在习近平用典中,总书记援引的许多文化典故对于思政课教师“”坚定信念传递正确价值观有极大帮助,能够让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产生认同感、使命感。比如,援引“政者,正也”“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可以深化对执政的理解;学习“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可以帮助学生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作为初中思政课教师,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所蕴含的政治智慧,恰如其分地通过课堂把为民情怀传递给学生,能够有效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茁壮成长为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打破西方崇拜,增强文化自信
通过学习,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驾轻就熟的用典体现的是他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高度自信。尤其在外交活动中,习近平同志的用典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他引用“计利当计天下利”;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演讲,他引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他引用“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些用典展现的是中国气派,体现的是中华精神,彰显的是中华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作出良好表率,在教育教学中,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增强学生们的文化自信,让他们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自觉做中华优秀文化的学习者、继承者和弘扬者。
三、促进转化运用,培养创新精神
习近平用典消弭了我们与经典之间界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而平语近人进一步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发展,对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大有裨益。习近平主席出访意大利时,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表达了自己的执政理念,意思是我愿努力达到一种“无我”的状态,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无我”出自《庄子·齐物论》:“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原思是:没有我的对应面就没有我本身,没有我本身就没法呈现我的对应面。这样的认识也就接近于事物的本质,然而却不知道这一切受什么所驱使。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通过创造性地运用,寥寥数字,已将总书记胸怀家国天下,定要躬身力行的决心喷薄而出。这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借鉴、融汇、与创新也为我们做出表率:不仅要用经典育人,还要创造性运用。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从习近平总书记对经典的理解和运用,我感悟到古典之美的另一种风情——经世致用。字字珠玑,留给我们的是哲思和温暖;只言片语,传递给我们的是力量和希冀。当我们能正确地、自然地运用经典时,那便与这些经典融为一体,到那时,经典不再被仰视,不再被忽视,因为它已融汇为我们真实的教育底色。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读《习近平用典》有感

政治组 徐海榕老师

 
最近阅读了《习近平用典》一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意境之精妙,也深刻地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沉热爱与强烈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典故本身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学价值,中华文化中的典故更是字字都是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情感,内容深邃含蓄,句句都饱含中华民族至深至简的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巧用历史典故,体现总书记独特的个人风格、魅力、情操,也能引发人们的联想,产生共鸣,通过典故加深对其执政理念的理解与感受,更可以增强读者的文化认同感,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其中,《习近平用典》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句话便是修身篇的“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这句话出自《尚书·商书·伊训》,意思是说,对别人不能求全责备,对己要严格约束。也就是所谓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此典故是用来强调领导干部要崇德修身。但作为一名思政教师,这句话对我的日常生活也有着深刻的作用。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个人良好道德修养的重要标志之一。正如韩愈所言:“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我们思政教师也自当“与人当宽,自处当严。”
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提出要培养和树立自省意识,要经常自我约束,自我反省。这便是“检身若不及”。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的“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也可窥见总书记的要求。
作为思政教师,不论是工作中、教学中还是生活中,我们不能只知道责备别人,总从别人身上寻错,而应该更多的注视自身的不足,在自己身上寻求缺点,这样才能既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加强教师间的团结;既改正了错误,又推动了师生的进步。要“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在教学中,我们要保持宽容和理解,尊重学生的权利和尊严,从而建立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在面对自己的时候,我们则是要保持一种谦逊和自省的态度,诚实地面对自己的不足,从不足中吸取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总而言之,作为思政教师,我将在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
一、教学理念:思政教师应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是否符合课程要求和学生需求。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育人导向。
二、教学方法:教师应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合理、有效。要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专业知识:思政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要认真研究教材、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并将这些知识融入到教学中去。
四、师德修养:教师应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五、继续学习:教师应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竞赛、学术交流等活动来提升自己。
思政教师应该宽以待人,严于律己,时刻保持自我反省的习惯,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NO.07 

 
 

书籍推荐

 

《核心素养:中学历史学科育人机制研究》作者:周靖、罗明

 

 

读者随感

 

《核心素养:中学历史学科育人机制研究》读后感

历史组 王理老师

 
假期研读《核心素养中学历史学科育人机制研究》后,我深刻理解到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价值,不仅在于知识传授,更在于其深层的育人功能。这一过程加深了我对教育根本目的的领悟,即教育旨在培育全面发展的人。由此,我更加坚定了在日常教学中融入育人理念,争取让每一堂课都能滋养学生心灵、塑造品格。
本书深入探讨了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活动、教学资源及评价体系五个核心方面,如何切实增强历史学科的素养教育,实现其独特的育人使命。以史料实证素养为例,该素养聚焦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即通过详尽考证确保史料的可信度,并据此构建准确的历史认知框架。学生需掌握区分史料类型、评估证据价值、深入解读内容等关键技能,从而能够在复杂的历史信息中抽丝剥茧,形成独立而全面的历史见解。
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自身需首先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与敏锐的判断力,成为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广泛搜集并精心筛选各类史料,确保学生能够接触到丰富多样且具有教学价值的材料。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史料的分析与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多元视角,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学会如何辨别真伪、如何运用证据支撑论点,最终形成严谨求实、科学理性的历史学习态度。这样的教育过程,不仅传授了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塑造了学生未来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坚实基石。
历史是一门兼具人文性和社会性特点的学科。无论哪一个学段,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必然是致力于帮助学生在深人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全貌过程中,洞悉当今时代在几千年中华民族发展中的历史方位、中华民族在世界文明体系中的发展定位,以古鉴今引导学生形成唯物主义历史观。初中历史教学要立足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在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中以史为镜,帮助学生打开一扇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的大门。
通过历史教学,能够对学生进行继承发扬、热爱、保护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教育。通过对本地区历史文化遗存的介绍,不但会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古代文化,而且使学生更加热爱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和保护文物的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让学生多一份对社会的人文关怀,增强其社会责任感,进而树立符合社会发展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其主人翁意识。
总而言之,历史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灵魂的塑造与文化的传承。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我们肩负着培育未来社会栋梁的重任,必须深刻认识到学科育人的深远意义。在教学中,我们应不断创新方法,融入时代元素,使历史课堂生动鲜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与家乡情感。通过讲述民族英雄事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旨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为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让青少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汲取力量,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时代新人。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读《核心素养:中学历史学科育人机制研究》有感

历史组 李婕老师

 
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承担着“立德树人”的艰巨任务,需要通过每一处教育细节来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最终让学生拥有适应社会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本书立足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活动、教学资源和评价体系五个维度,阐述如何实现学科素养,实现历史的育人功能。读完本书,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核心素养可以看成是对三维目标的高度概括,而三维目标则是核心素养育成的要素和途径,核心素养的提出并非是否定了三维目标,而是基于三维目标的创新整合和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核心素养的养成要细化到教学环节之中,以三维目标的实现为依托,才能让核心素养不浮于表面、不流于形式,真正地落地。
核心素养理解到细。以史料实证素养为例,史料实证素养指经由严密的考证获取可信的史料、运用可信的材料努力重现历史真是的态度,构建历史认知的能力,要求学生要学会辨别史料类型、辨析史料证据价值、解读运用史料内容等。史料实证素养的养成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素养和能力,其次在搜集获取大量丰富史料的基础上,挑选甄别适合教学的材料,让学生能从多角度辨别分析史料的真伪,对多元的材料进行解读达到印证历史、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的作用。学生通过历史的学习,才会渐渐遵循孤证不立、多元互证、史由证来、证史一致等原则,养成实证精神和科学意识。
素养培养落到实。历史作为研究过去人和事的学科,因其离我们较远,故主要依靠实物和材料重现历史,了解历史、认知历史。基于初中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在选取史料时要更注重短小精悍,表达明确,逐步培养学生对史料的理解能力,以及重视史料运用的意识。此外,文物作为真实历史的见证,承载了真实的历史信息,直观的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艺术。因此,可通过观赏文物、解读文物的方式让学生把历史学“活”。此外,对于家国情怀更需联系现实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以八下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例,便可联系当今中国外交局势感悟中国经济发展、国力富强为国家带来一系列积极影响,感悟国家强大,培养爱国情怀。
核心素养的培养需细致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细节,同时在教学中要不断运用、反思、再运用,不断提升理解运用的能力水平,以适应当下的教学形势,满足学生的教学需求,把学生培养成思维发展、能力提升、人格健全的全面发展的完人。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书香浸润心灵,阅读点亮人生。通过本次“品读名家经典,共建书香鹿鸣”为主题的暑假阅读活动,盐城市鹿鸣路初级中学的教师们在书海中畅游,用教育教学理论著作丰富学识,为迎接新学期新气象做好准备。本篇分享到这里,下一期我们将继续为大家带来更多学科教师的读书心得分享,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