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研讨活动暨全省地理教研工作会议在我校成功举行
基于更好地研究和落实地理新课标和地理教学指南的要求,积极推进地理课程教学改革,提升育人质量,5月9日—11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研讨活动暨全省地理教研工作会议在我校成功举行。
本次活动由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盐城市鹿鸣路初级中学承办,盐城师范学院城市与规划学院、江苏凤凰电子音像出版社协办。活动特邀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段玉山教授,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地理教研员于蓉博士,《中学地理教学参考》雷鸣主编,盐城师范学院城市与规划学院院长李传武教授出席。专家大咖云集,精英骨干齐聚,近300人参加本次活动,擘画地理学科教育的美好蓝图。
校长致辞 热情洋溢
5月9日下午,活动在我校西校区宣德大讲堂拉开帷幕。活动伊始,盐城市鹿鸣路初级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吴加健致欢迎辞。吴加健详细介绍了我市地理生态等方面的特色与亮点,同时也介绍了学校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建设、辉煌办学实绩及课程育人特色做法。
吴加健陪同段玉山教授、省地理教研员于蓉博士、李传武教授等专家老师,参观周宣德校长像、江苏省湿地文化课程基地、图书馆。学生志愿者向来宾具体介绍了候鸟迁徙路线、盐城吉祥三宝以及我校的办学历程。
专家讲座 精神盛宴
段玉山教授作题为《初中地理新课标与教学改革》的主题讲座,从课程背景改革与课程理念、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主要变化三个方面对新课标进行深刻阐释与具体分析,并将国际多种课标与我国新课标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深入新课标主题,诠释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模式与方法路径。段教授现场与参会老师进行互动交流,逐一答疑解惑,为一线教师践行新课改指明方向。
于蓉博士作题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教学指南研制思路与总体框架》的主题讲座,从研制背景、内容解析、教学实施三方面对《教学指南》进行剖析,着力解决课程教学的理解、设计和实施问题。于蓉表示,依据核心素养确定的课程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要可观察、可测量;强调要对应课程内容,体现核心素养要求,阐明素养侧重点,明确素养落实方向;针对“完成什么学习任务内容,完成的要求是什么”建构关键能力指向的任务矩阵。
雷鸣主编作题为《地理研学课程设计与实践》的主题讲座,从什么是地理实践力、地理实践活动的活动类型、地理实践力培育路径、研学课程设计原则四个角度对地理研学课程设计与实践进行深刻阐释与具体分析。整个讲座中,雷主编引用了大量的案例进行说明,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地理实践力的内涵、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践行地理实践力。
李传武教授作题为《地方高校地理科学专业野外实践教学探讨》的主题讲座,从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探索、野外实践教学思考三个方面展示了盐城师范学院地理学科建设的目标与现有成就,思考了高校教育与基础教育之间的衔接问题,强调了与地理新课标中核心素养一致的人地协调观与地理实践力,指出创新力与综合能力的重要性。
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李琳老师作题为《落实教学指南——学业质量评价》的讲座,李老师客观分析了落实学业质量评价存在的四个方面的困难:观念层面、方法层面、理解层面和指导层面;提出重建路径需要基于三个视角:基于地理核心素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并且具体分析其内涵;指出了学业质量标准的教学引导功能和评价激励功能,为学生的发展架设新桥梁。
丹阳市第八中学宋彩萍老师作题为《新课标指导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变化探索——基于一线教师和学习者的视角》的讲座,从教什么的变化和怎么教的变化两个方面去探索新课标指导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变化。教什么的变化重点强调从静态知识向可迁移运用知识的进一步转变;怎么教的变化重点强调从知识导向向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转变。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红山分校朱玲老师作题为《落实教学指南——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探索》的讲座,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历程、思考、意义三个方面分享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探索。朱老师通过观察身边的跨学科教学案例到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引入思考如何设计地理学科跨学科主题学习。“主题”是跨学科得以实现的枢纽,是构建学科关联的桥梁,需要通过“学习”打通从知识到素养的通道。跨学科学习是一种融知识综合与问题解决为一体的深度学习方式,是素养时代下课程整合的重要实施途径。
论坛交流 百家争鸣
5月10日下午,合班教室①气氛热烈,在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地理教研员祝伟老师的主持下,郑雯静、朱志刚、周玲和刘琴四位老师围绕“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理解与实践”的主题,展开一系列探讨交流活动。郑老师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系统梳理地理课标的过去和现在,探讨其核心内涵。朱老师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核心思想出发,阐述立德树人思想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等环节的具体内涵,同时结合自身的教学教研经验,分享了地理学科数字化、信息化的精彩实践活动。周老师基于地理“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研究出发,探索了新课标的背景、框架和核心素养,从三个维度对如何开展、如何联系和如何践行进行了深入讨论。刘老师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探讨了地理学的育人价值,从为什么要学地理出发,旨在体现地理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真正在实践中学到知识,践行地理课程的育人价值。
合班教室②教研气氛同样热烈,在于蓉博士的主持下,尤心韵、朱志军、李文彬、孙如四位老师围绕“学业评价实践探索”的主题,从不同的维度进行了交流,尤老师介绍了21世纪我国中考评价改革的历程与特点,通过中考评价文献热点研究折射出中考背后的教育理念、导向及发展趋势,得出中考评价目的:学科育人价值和升学鉴定价值并重。朱老师从坚持素养立意,发挥评价导向的维度回顾和分析了走向素养立意的初中地理测评之路,重点强调基于核心素养教学测评的导向作用。李老师和孙老师也从各自的学业评价实践,剖析了对学业评价的微观理解、专业理解和宏观理解,介绍了新课程标准下学业评价的新探索。
名师课堂 百花齐放
本次活动共开设观摩课8节,其中4节同课异构课,4节跨学科主题学习课。合班教室①开设的2节观摩课,分别是扬州市竹西中学张恒月老师执教的《巴西》和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刘美玲老师执教的《水韵江南三千年》;合班教室②开设的2节观摩课,分别是盐城市鹿鸣路初级中学刘璐老师执教的《巴西》和西安交大苏州附属初级中学杨煜老师执教的《探索生存与发展的智慧》;阶梯教室①开设的2节观摩课,分别是淮安市枚乘中学任松霞老师执教的《巴西》和宿迁市钟吾初级中学张姗姗老师执教的《海盐》;阶梯教室②开设的2节观摩课分别是丹阳市第八中学曾秀静老师执教的《巴西》和盐城市第一初级中学马红淦老师执教的《探寻盐城之盐》。老师们贴近课标巧妙设计课程活动,课堂精彩纷呈,现场反响热烈。
省教研员于蓉对张恒月和刘美玲的观摩课进行点评。两位老师能基于学生认知水平,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活动,突出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张恒月老师的设计紧贴课标要求,运用视频、图片和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提出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把辩论赛穿插到课堂中,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同时启发学生对于人地关系的思考,渗透出地理的核心素养。刘美玲的“水韵江南三千年”设计有诗意,从空间角度转入时间角度,把历史和地理有机融合到一起,通过语文古诗词的变化展示出长江三角洲水系发达对于区域发展的影响,启发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地理,学会从史料中发掘地理的学科内涵,用有感染力的语言描述地理。
扬州市地理教研员吴春燕对刘璐和杨煜的观摩课进行点评。两位老师都能深度挖掘材料,巧妙设计问题,合理开展活动,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刘璐老师的课堂主题提炼明确,活动环节逻辑紧密,通过观测讲解热带雨林的效益,体现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杨煜老师跨学科主题学习将地理与历史结合,从历史的视角,展开地理学习活动,有效实现了跨学科融合。
无锡市地理教研员曹东对任松霞和张姗姗的观摩课进行点评。两位老师问题意识强,突出区域认知,注重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任松霞老师以咖啡为线索,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要求明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以图文材料作为学生学习的支架,课堂活动高效。张姗姗老师以实验为抓手,让学生体验感悟,加深对盐城海盐学习的浓厚兴趣;从地理、生物和历史多学科角度介绍了盐城海盐的发展,真正做到了跨学科融合。
常州市地理教研员朱志刚对曾秀静和马红淦老师的观摩课进行点评。曾老师以甘蔗为主线,贯穿课堂教学,加强知识间联系,把课堂还给学生,资料包的应用给学生提供了思路和框架。马老师通过盐的追寻和探索,充分让学生思考讨论展示,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
心中有标准,脚下有路径。为期三天的全省地理教研工作会议,加深了教师们对义务教育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认识和理解,为全省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新课标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