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来我校讲学
3月10日,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国标本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主要编写者、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组核心成员、省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学语文学科专家委员、省劳动模范、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中语会副理事长、苏州大学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江苏省苏州中学副校长黄厚江老师莅临我校,开设了主题为“基于新课程标准的任务群教学的专题研讨”的讲座。党委书记、校长吴加健出席活动。集团领导张新慧、张学会、翟建国参与本次活动。活动由张新慧主持,集团全体语文老师与盐都区部分语文老师参与本次活动。本次活动分专题讲座与公开课两个部分进行。
活动伊始,吴加健代表集团对黄厚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吴加健表示,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各位语文教师能在“双减”政策的指引下博采众长,学习黄厚江先生的“本色语文”和“语文共生教学”,培养厚正的教学情怀、为公的个人底色、缜密的谋事习惯、领先的思维特征,以“形象优雅、谈吐文雅、举止典雅、志趣高雅、学识博雅、气质儒雅”的“六雅”为追求,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吴加健致辞
张新慧主持活动
名师讲座,识微见远
黄厚江在讲座中指出,“语言”“思维”“文化”“审美”是语文最重要的四个素养。他针对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提出了“小单元、小任务、小情境、小概念”,也就是通过小任务来驱动语文教学的策略实施,这无疑给老师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新方向。黄厚江讲到,当下的语文教学必须要“变”,哪四个变呢?一是跳出以知识为中心的陈旧理念,转向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二是跳出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范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三是跳出以文本理解为中心的传统思想,转向以微课程为中心;四是跳出以单篇文本为中心的固有成见,转向以单元整合为中心。
黄厚江强调,老师和学生都是学习者,都是课堂的参与者,也都在语文课堂中共同受到影响和熏陶,所以教师一定要意识到新课改不仅仅是转变课堂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最为重要的是转变很多老师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思想。
黄厚江从多维比较、创意表达、角色置换、文本变形四个方面对学习任务群的具体落实提出了建议。他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的讲座让现场的每一位听众受益匪浅,带领老师们在理论与实践之间走出了一条可行、可为的道路。
黄厚江讲座中
佳课示范,思维碰撞
3月10日下午,来自鹿鸣路初级中学的殷敏老师和毓龙路实验学校的蒯晓晔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两节研讨课。
殷敏老师创设了“我为盐城代言”盐城民俗展示活动的情景,让学生以“小小推介员”的身份学习了民俗宣传语及民俗推介文案的撰写。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充分,自由思考,设计填写的民俗推荐卡内容丰富多彩、表达生动活泼,富有艺术特色和民俗味道。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气氛融洽。
殷敏和学生互动中
蒯晓晔老师以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邓小兰的颁奖视频导入,设计了“文以载‘星’——写字幕”“图以绘‘星’——选画面”“声以传‘星’——配声音”三个活动,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与思维碰撞中感受爱国情怀,学习微视频的制作。现场学生分组积极参与微视频制作活动,课堂成果展示环节落落大方,佳作频现。
蒯晓晔带领学生品味佳句
名家妙评,鞭辟入里
示范课后,盐城市领航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副校长张新慧主持了研讨活动,她在点评中指出语文任务群的建构是以核心素养为目标,课堂需体现语文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质,要求教学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必须契合教学的基本规律。张新慧还特别强调听评课的重要意义,呼吁每一个教师都要用专业的眼光来观察课堂,引领自己的教学实践。
张新慧主持评课
盐城市教科院杨万扣主任对两节课作了点评。他认为任务群教学要简单易行、便于展示,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思”中学。杨万扣认为,在文化、语言、审美、思维四大核心素养中,四者的关系并不是平等的,其中语言运用是核心,教师在教学中梳理语言现象,总结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律,进而将这些规律教授给学生,就要做到如下几点:
①以一带三,全面落地。
②对标寻向,定向发力。
③任务驱动,做中求进。
④情境创联,体验建构。
⑤整合设计,课段实施。
杨万扣评课
城市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新洋第二初级中学陈以军校长对蒯晓晔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他认为本节课的任务设置直指人物精神特质,抓住了单元重点,且情境设置巧妙,小组讨论非常充分,课堂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的转换,值得称赞。
陈以军评课
周德进评课
本次教研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兼顾理论讲授和课堂实践,让全体老师学有所得。希望各位老师以此次教研活动为契机,勠力同心,携手共进,以“用关心去教,为成长而学”的办学理念,遵循“稳中求进”的工作思路,建设“卓越鹿鸣”的工作目标。